行政院已核定明年基本工資調漲方案,明年一月一日起,基本工資月薪自兩萬三千八百元調至兩萬四千元,時薪由一五八元調整為一百六十元。近幾年基本工資年年漲,從二十K變成二十四K,很多人以為,基本工資調漲只跟領基本工資的低薪族有關,其實不然,連帶影響的人可能高達數百萬人(含雇主與勞工)。
基本工資來自勞基法第二十一條規定,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,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。由於這是最低保障原則,因此各項社會保險,如勞工保險、就業保險、健保,甚至勞工退休金提繳等級距,也都與基本工資掛鉤,成為連動指標。
也因為與基本工資連帶指標非常多,每年第三季討論基本工資調整與否,不只勞方關心,企業端也是錙銖必較,經常上演勞資喊價戲碼。
勞動部每年基本工資調整定案後,都會計算基本工資受惠的勞工人數。以明年一月一日起調漲基本工資為例,勞動部統計,約有一五五點八五萬名勞工(本勞一○九點七七萬名,外勞四十六點○八萬名)受惠;至於每小時基本工資調升至一百六十元,預估約有五十二點四三萬名勞工受惠。
也就是說,基本工資調升後,原本領基本工資的勞工是直接受惠者,其中本勞有一五五點八萬人,外勞四十六萬人,兩者合計二○一點八萬人。既然如此,為何多年來,工商團體最常提出的反對理由,卻是調漲基本工資後,最大受惠者不是本國勞工,而是移工?
其中學問在於,長年來存在的投保薪資高薪低報弊端,以致勞動部以現行用基本工資投保的人數推估本勞受惠人數,並不等於領基本工資的人數。
也就是說,工商團體的說法,不小心暴露的真相是,很多勞工薪資高於基本工資,但老闆為了省保費,卻以基本工資投保,以致勞動部估算的受惠人數與實際人數出現落差極大。
這也是為何多數本勞對於基本工資調升無感的原因。
不過,即使是高薪低報,因為現行勞保及勞退級距的第一級,都與基本工資齊一,意味基本工資調漲後,一百五十五萬餘本勞的勞保投保薪資必須跟著調升,勞保保障增加;另外勞退提繳工資也要跟著提高,不無小補。
其實基本工資不只是影響領基本工資的勞工,今年以來暴增的無薪假勞工,也都受基本工資影響。因為勞動部規定,實施減班休息(俗稱無薪假)勞工,即使減少工時,每月薪資也不得低於基本工資。如果基本工資愈高,可以略為降低勞工受無薪假影響程度。
此外,今年勞動部首次推出無薪假薪資差額補貼方案(安心就業計畫),也是緊跟著基本工資,也就是原本薪資與減班休息後的薪資短少差額,由政府補貼半數。但是最高補貼金額,每人每月最高發給一萬一千元,就是以投保薪資最高四萬五千八百元,與最低基本工資兩萬三千八百元之間差距的半數計算。
【2020/10/11 聯合報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