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台北市這次評比表現,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覺得有些可惜,她認為,應該可以再更好一點,如果事前能夠補強英文資料,讓評審更能了解台灣在設置失智共照中心所做的努力,相信名次可以躍居至第十。
臨床醫師則表示,在國內,早期診斷與發現所需要的檢查排程,大型醫院排等MRI(磁振造影)約需一至三個月,加上評估人力不足,平均確診時間需要三至六個月。
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理事、桃園長庚醫院失智中心主任徐文俊表示,受限於高階影像檢查額度以及心理師人力不足,一名疑似失智個案平均需經過三至六個月時間才能確診,「光是排隊等待CT(電腦斷層)、MRI(磁振造影)就必須等上一陣子。」
徐文俊說,CT、MRI為確診失智症的篩檢儀器,但費用昂貴,健保署雖未明說,但許多醫院擔心遭核刪,採取總量管制,相較於癌友、腦部急重症患者,確診失智症似乎比較沒有那麼急迫,因此,許多疑似失智個案必須等待一至三個月,才能接受高階影像檢查。
此外,在失智確診上,還須由心理師完成心智評估,每次至少一個小時,一天頂多只能協助五六個患者,但心理師評估對象眾多,除了疑似失智,還包括想申請長照2.0、聘用外勞、殘障手冊、勞保失能給付等民眾,往往一等就是一個多月。
據統計,全台每年約新增一萬七千名失智患者,湯麗玉表示,政府應該投入更多資源在醫療及失智共照中心,目前心理師及個管師人力不足,而大部分失智共照中心撐得很辛苦,亟需協助。
徐文俊呼籲,政府應該正視我國失智確診時間偏久等問題,盡快補足醫療人力,讓疑似個案能夠盡快接受高階影像檢查,希望能夠在一個月內就能確診,這時間較為合理。
如何讓失智患者提早確診,亞東一般神經科主任甄瑞興為,家屬扮演著重要角色,雖然近年來,相關單位積極宣導失智常識,但許多民眾警覺性仍然不夠,常認為老年人記憶力變差,就是正常腦部退化,以致延誤就醫。
【2020/10/09 聯合報】